English

变化

1999-02-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南山 我有话说

每个作家都会为寻找一种最能表现自己作品主题的艺术手法而煞费苦心。

你是一个刚逾四十的中年男子,是某跨国公司巴黎分公司的经理。你和妻子的关系正在瓦解,你现在正由巴黎乘火车去罗马看望你的情人塞西莉,你已在巴黎为她找到了一份工作,准备将她接到巴黎一起生活。在这节三等车厢的包房里,你陷入了沉思和回忆,还不时为噩梦所纠缠,这里面有对妻子的厌倦,有和情人相晤的欢悦,有对年老力衰的恐惧。列车到达罗马,你却改变初衷,决定维持现状,仍和妻子儿女住在一起。至于塞西莉,你会利用工作之便经常和她相会。

这便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米歇尔·比托尔的成名作《变化》(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主要故事情节。十七万字的长篇小说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这在中外小说史上还未有先例。你若读了这部别开生面的小说,难免不知不觉地进入作者设下的圈套。由于第二人称的效果,你会身临其境,或多或少地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在阅读过程中,你发现小说的主人公亦手持一书,但始终没有读下去,这本书就是你在读的这本《变化》,这可好了,主人公也成了在读这本书的读者———你。其实主人公只是作者和你阅读时的感受共同创造出来的人物,又像一个朦胧的影子,一种意识的体现。读完后还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里面的故事在小说开始之前业已开始,而在小说结束时尚未结束。

每个作家都会为寻找一种最能表现自己作品主题的艺术手法而煞费苦心。比托尔这部小说的主题和书名一样是“变化”,那是多层次的变,时空的变,特别是主人公内心的变。作者在这部作品中用了大量的意识流手法,旨在让主人的沉思和回忆打破狭小的时空而纵横飞跃,这种飞跃是符合主人公内心活动的规律的,同时读者也在这间小小的包房里经历了春夏秋冬和雨雾霜雪。

早年攻读哲学的比托尔以焕发的才情著称于法国文坛,他在音乐、绘画等方面有着很高的素养。在《变化》这部小说中,他将自己的哲学思想及艺术才华付诸于创作实践,使之具有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所以一些评论家认为《变化》的内在结构犹如一部组织严密的交响乐,一个个乐章相互呼应,升降起伏。小说所提供的场景也像一幅幅多变的立体画,而第二人称的运用,只是《变化》的一个特色而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